联合国世界遗产——东亚及其他地区对“世界”一词的运用

Christoph Brumann

地点: 1505教室,上海纽约大学
日期: 4月12日,2018
时间: 16:30 to 18:00 CST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其发表的《世界遗产名录》已发展成为当代“制造世界” (即在我们的意识中创建世界)这一概念的主要因素。“世界遗产”是由乌托邦主义发展而来的,相关观点认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遗址属于全人类并需要我们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世界遗产”这一头衔的光环一直以来都被地方政府、企业,甚至是故意袭击文化遗址的武装分子用来达成自己的目标,比如促进旅游业和投资、加强集体自豪感和国际关注度。本次演讲将根据2009至2015年间在世界遗产会议的实地调研,追溯“世界遗产”这一概念的发展,其消除欧洲中心主义的革命性尝试,以及近年以国家为中心的决策战略转变。演讲将重点关注东亚国家及其对“世界遗产”这一概念的运用。譬如,在日本强征朝鲜劳工历史背景下,是否将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发了日韩外交战。借此案例,Brumann教授将说明任何“世界”遗址的建立都无法消除其作为“国家”遗址的重要性。

Christoph Brumann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德国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荣誉教授,于1997年获得德国科隆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2005年获得教授资格。他现在的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都市人类学、国际组织、佛教人类学、日本及东亚的社会和文化。他的著作包括《传统、民主和东京的城市面貌:索求对过去的权利》(Tradition, Democracy and the Townscape of Kyoto: Claiming a Right to the Past, Routledge 2012)和与David Berliner合著的《现实中的世界遗产:民族学观察》(World Heritage on the Ground: Ethnographic Perspectives, Berghahn 2016; co-edited with David Berliner)。Brumann教授是欧洲科学院成员,并曾出任德国日本社会科学研究协会主席。

本次活动主持为 Saskia Abrahms-Kavunenko,“全球视野下的社会”课程讲师。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电子邮箱

指南

致来访者:
• 须预约报名
• 须在学校入口处出示身份证
• 学校不提供停车服务
• 请从世纪大道1555号的南门入口处进入学校 
• Taxi card 
• 地铁:乘坐2/4/6/9号线,到世纪大道站下车,从6号出口出站 
• 公交:乘坐169/987路公车,到世纪大道浦电路站下车

#Center for Global Asia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邮箱:shanghai.cga@nyu.edu

电话:+86 (21) 20595043

微信公众号:NYUShanghaiCGA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杨思西路567号

W822室

NYU Shanghai Logo-white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